中國江蘇網訊 12月20日,全省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根據省委省政府要求,部署推進全省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目前,全省納入管理和統計的公共機構達3.57萬個。對照國家和我省公共機構節能工作“十三五”規劃,到2017年底,全省公共機構節能主要目標完成超過時序進度。截至2017年底,全省公共機構人均綜合能耗下降到202.94千克標準煤,下降15.66%;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下降到9.52千克標準煤,下降4.90%;人均水資源消費下降到38.95立方米,下降21.76%。根據目前消費趨勢測算,到“十三五”末,全省公共機構能源資源消費總量和水資源消費總量能夠完成“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目標。近兩年,我省已創建省級節能示范單位201家。
“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公共機構雖不是能源資源消耗的‘大戶’,卻是能源資源節約的‘門戶’。”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局長沈偉新表示,要統一思想、提高站位,進一步增強做好全省公共機構節能環保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要系統謀劃、改革攻堅,進一步推動全省公共機構節能環保工作上水平、上臺階;要壓實責任,協同配合,進一步推動各項目標任務和措施要求落到實處。
結合江蘇實際和既定目標任務,會議明確了下一步全省公共機構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路徑--
堅持目標牽引。以2015年能源資源消費為基數,確保2020年全省公共機構能耗總量不超過260萬噸標準煤、用水總量不超過5.2億立方米;單位建筑面積能耗、人均綜合耗能、人均水資源消耗分別下降10%、11%和16%。落實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新能源汽車推廣及充電設施建設、計量器具配備和管理等舉措,完善制度標準、技術推廣、統計監測、監督考核、培訓教育等,為公共機構節能環保工作縱深開展構建科學機制、創造良好條件。
堅持基礎先行。突出公共機構名錄庫、重點用能單位名錄庫建設,精準鎖定管理對象、健全各項基礎信息。突出能耗統計,分層級、分系統開展能耗統計數據會審和基礎信息專項檢查,加強統計數據的分析應用。加強調查研究,面向新時代新要求,提出公共機構節能環保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
堅持重點突破。聚焦重點單位,落實分類管理要求,推動黨政機關和集中辦公區域帶頭落實節能環保任務,建設節約型機關,發揮“頭雁效應”;推動學校發揮集中管理優勢,將節能環保意識和行動融入教、科、研、管全過程,打造節能環保“強本固源”工程;推動醫院加強能源資源節約集約、循環利用,實現保障優美就診環境、降低能源消費“雙贏”。聚焦重點部位,抓緊抓牢綠色化改造工程,大力推進墻體保溫、節能門窗等建筑圍護結構改造,深入實施空調通風、配電照明、電梯、潔具等重點用能用水設備改造,深化食堂、信息機房等重點用能區域改造。聚焦重點環節,根據地域特點、季節特點、時間特點等,制訂集中供暖、雨水收集等針對性強的節能舉措。
堅持創新驅動。把綠色建設作為首要方面,推行綠色辦公,倡導綠色消費,打造綠色食堂,踐行綠色出行,推進辦公樓(區)綠化美化,落實垃圾分類,努力建設簡約適度、綠色低碳工作和生活方式。把管理創新作為核心環節,著重在定額管理、能源審計、監督評價、激勵約束、市場化運作等管理制度舉措制訂完善上下功夫,努力走在節能管理制度創新、管理機制升級的前列。把技術創新作為重要載體,廣泛應用信息化、智能化等新型科學技術,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節能環保新材料新產品。
堅持問題導向。聚焦能源資源消費、生態環保、行政經費支出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狠抓管理方法轉變、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措施落實。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將重點關注垃圾分類、新能源汽車推廣運用等剛性任務落實,節能管理、綠色行動等制度體系建設,生態環保等工作領域拓展。
堅持示范引領。加大示范單位建設力度,再創建一批國家級、200家省級節能示范單位,推動省級機關和50%以上省屬大型公共機構建成節水型單位。加大節能環保業務培訓力度,及時總結推廣先進經驗做法。加大節能環保知識的宣傳力度,做好節能宣傳周、全國低碳日、中國水周等主題宣傳,在公共機構干部職工中普及生態文明法律法規、科學知識,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帶動全社會養成健康、文明、低碳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