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 注冊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豐富內涵

堅持正確的發展道路,是實現美好愿景與偉大夢想的根本條件。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美麗中國夢,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需要探索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三次提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要求深刻理解把握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內涵。綠色發展的實質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生產、生活構成其三大要素。發展綠色生態、綠色生產、綠色生活,實現生態美麗、生產美化、生活美好是基本內涵。



建設綠色生態 實現生態美麗

生態興衰決定文明興衰,生態環境是人類生產生活之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最為基礎的條件,是我國持續發展最為重要的基礎。”目前,我國資源、環境、生態惡化形勢十分嚴峻,已經深刻影響人民群眾正常生產生活。解決資源、環境、生態問題,亟須建設綠色生態、實現生態美麗。

形成綠色生態方式。生態方式是人們對待生態環境的根本態度與行為方式。農業文明時代,人類敬畏自然、順應自然,人與自然關系相對和諧;工業文明時代,人類征服自然、掠奪自然,人與自然關系沖突不斷。建設生態文明,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需要調整人的生態行為,形成綠色生態方式。尊重、順應、保護自然是基本態度,像對待眼睛、生命一樣對待、保護生態環境是基本要求,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是基本方針,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是基本目標。

構建綠色生態體系。自然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資源、環境、生態是三大要素,具體包括能源、淡水、土地,大氣、水體、土壤,森林、濕地、生物等要素,這些要素之間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制約。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當前,我們解決各種資源、環境、生態問題,應樹立系統觀念與整體思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協同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安全“三型社會”。

發展綠色生態環境。解決資源、環境、生態問題,需要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一是資源綠色發展,即建設綠色礦山、發展綠色礦區,煤炭等傳統能源綠色化、清潔化利用,發展水電、核電等清潔能源和太陽能、風能等綠色能源。二是環境綠色發展,即解決氣、水、土等污染問題要堅持綠色發展,全面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實行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三是生態綠色發展,即解決我國缺林少綠問題,需要大力開展國土綠化行動,發揚塞罕壩綠色發展精神,堅定不移愛綠、植綠、護綠,讓更多荒原、沙地披上綠裝,綠化祖國山川、綠滿中華大地。


發展綠色生產 實現生產美化

生產是人類活動的主要形式,發展生產是滿足生活消費的前提。生態環境是生產勞動的重要基礎,生產勞動是影響資源環境的關鍵因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是矛盾對立的關系,而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到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關鍵要處理好生產與生態之間的關系,出路是發展綠色生產、實現生產美化。

形成綠色生產方式。狹義生產方式是指社會生活所必需的物質資料的獲得方式。農業文明時代,人類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取之有道、道法自然,對資源生態環境影響有限;工業文明時代,人類主要從事工業生產,消耗大量自然資源、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再也承載不了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發展。因此,迫切需要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生產方式,建立綠色農業、工業、服務業生產方式,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促進生產過程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構建綠色生產體系。長期以來,我們誤將生產簡單地理解為物質生產,將生產發展等同于物質生產、經濟建設,忽視了精神文化生產、社會民生發展、生態環境建設。馬克思主義認為,動物的生產是片面的,而人的生產是全面的。發展綠色生產、實現生產美化,需要以全面生產代替片面生產,實現物質、精神、社會等多種生產的有機統一,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物質、精神、社會等生產,發展綠色物質、綠色文化、綠色社會等生產,構建綠色、全面、和諧的新型生產體系。

營造綠色生產環境。在何種環境下從事生產勞動,關系著生產者幸福、消費者健康、生態環境安全。進入新時代以來,人民群眾對生產環境要求越來越高,工作環境成為職業選擇的考量因素。發展綠色生產、實現生產美化,亟須營造綠色健康的生產環境。當前,要確保人民群眾在優美生態環境下生產勞動,還需依靠政府、企業、職工共同努力,攜手共建共享美麗生產環境,提升廣大職工生產勞動幸福感。


培育綠色生活 實現生活美好

相對于生產而言,生活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活動形式。良好生態環境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內容,生活消費是影響生態環境的重要因素。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需要處理好生活與生態之間的關系,努力培育綠色生活、實現生活美好。

形成綠色生活方式。狹義的生活方式是指人們消費物質資料的方式,即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表現形式。不同的生態環境塑造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生活方式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同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同時奢侈浪費攀比之風漸起,這是造成生態環境問題的主要根源。進入新時代以來,“光盤”行動、共享單車、綠色食品成為新的追求,綠色消費、綠色居住、綠色出行日益成為新的行為,良好的綠色生活、綠色消費習慣也在不斷養成。簡約適度、綠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綠色生活消費方式的形成,有利于引導全社會走上綠色發展之路。

構建綠色生活體系。生活內容、對象不同,對資源環境生態的影響不同。農業文明時代,人類物質生活要求不高,對資源環境影響較為有限;工業文明時代,人類瘋狂追求物質生活,加上大量的物質生產,加重了資源環境生態負擔。發展綠色生活、實現生活美好,應當摒棄物質主導的片面生活,追求綠色、全面、和諧的生活。進入新時代以來,人民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對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公平正義的社會生活等要求也日益增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綠化物質生活、凈化精神生活、和諧社會生活,可以減輕資源環境負擔,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數。

營造綠色生活環境。人生活在一定環境中,環境狀況影響生活質量。進入新時代,我國人民對宜居生活環境的期待越來越高,確保城鄉居民生活在宜居環境中,需要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綜合整治城、鎮、鄉環境衛生。城市工作要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中心目標,加快解決黑臭水體、垃圾圍城等問題,增加綠地、綠道、公園等公共空間,把好山、好水、好風光融入城市;農村工作要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力度,搞好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重點解決農村垃圾、生活污水、飲水安全、廁所衛生等問題,把農村建成人居環境干凈整潔、適合居民生活養老的美麗家園。統籌推進美麗城鄉一體化發展,讓城市生活更加美好、鄉村生活令人向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強調未來和方向路徑,彼此是辯證統一的。”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就是要發展綠色生態、綠色生產、綠色生活,形成綠色生態、生產、生活方式,構建綠色生態、生產、生活體系,營造綠色生態、生產、生活環境,實現生態美麗、生產美化、生活美好,讓人民群眾在綠水青山中共享生態之美、生產之美、生活之美。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是一條生態優先、“三生”共贏、“三美”合一、人民幸福的新時代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閱讀量:12335 |   收藏
相關閱讀
評論


推薦閱讀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电影| 免费成人福利视频| 久久久国产视频| 调教视频在线观看|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mv视频| 夜夜高潮天天爽欧美| 午夜剧场1000| 中文字幕网站在线| 美国一级毛片完整高清| 日本一区免费电影| 国产女合集六超多超嫩部|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99re6这里只有精品视频| 欧美黄色一级在线| 外国女性用一对父子精液生子引争议 | 奇米第四色首页| 又大又紧又硬又湿a视频|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 老熟妇仑乱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男女猛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999精品在线|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 | 国产99在线a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网| 男女生差差差很痛的app| 好紧我太爽了视频免费国产| 又紧又大又爽精品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看电影大全| 窈窕淑女在线观看免费韩剧| 女人把私人部位扒开视频在线看 | caopon在线|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猛交98| 国产草草影院ccyycom软件| 亚洲毛片无码专区亚洲乱| 91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久91 | 日韩免费三级电影| 国产一级片视频| 三极片在线观看 |